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2025年6月3日下午,一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解析:立项·竞赛·成长”为主题的讲座在学前楼小剧场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吉艳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吉艳老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三类主要类型——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进行了深度解读。她指出,创业实践项目要求学生真实注册公司并开展运营,注重实际的市场拓展、营收增长和融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最高;创新训练项目以技术创新和模式研究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成果通常以论文、专利或原型等形式呈现;而创业训练项目则通过模拟企业运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商业策划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立项申请方面,吉艳老师提出了“黄金法则”,强调选题设计的重要性,指出选题需聚焦于实际存在的痛点问题,避免“伪需求”,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她还提到,团队构建应跨学院组队,形成技术、市场和财务能力三角,并明确分工。此外,选择合适的导师也至关重要,优先选择有产业经验的教授,并配备企业导师,以确保导师与团队的契合度。


在大赛优选项目特征方面,吉艳老师指出,项目创新性是关键,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同时,项目的可行性也极为重要,技术成熟度高、市场需求明确、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经验和能力的项目更易获得成功。此外,项目的效益性也不容忽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都是评委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在竞赛筹备方面,吉艳老师提出了四步战略:项目优化、竞赛策略制定、演示准备和竞赛现场应对。她强调,对商业计划、团队协作和产品进行优化,明确竞赛目标,分析对手,突出竞赛亮点,并通过高质量的演示文稿、演示技巧培训和模拟演练,做好充分的竞赛准备。在竞赛现场,精彩的展示、与评委的积极互动以及良好的现场应变能力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最后,吉艳老师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源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她提到,国家、地方和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政府资金、风险投资和企业赞助也为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此外,高校科研资源、企业技术合作和技术服务平台为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而高校人才储备、企业人才合作和人才服务平台则为项目提供了人才保障。
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讲座活动,精心组织并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同学们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本次讲座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指明了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